苏丝黄的世界 (The World of Suzie Wong)

2019年香港掀起暴力示威浪潮,9月初读到一篇老外的报导,题为 在香港,《苏丝黄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战区” …… 讲述香港湾仔区,这部1960年经典电影《苏丝黄的世界》的取景地,成为了抗议臭名昭著的引渡条款修订议案的中心。

《苏丝黄的世界》是1957年出版的一本英国的小说, 1960年由好莱坞拍摄成电影,在香港实地取景,把六十年代英殖民地的东方之珠画面带到西方去。《苏丝黄的世界》还被编成舞台剧,相当深入西方国家的民间,植入在普及的集体认知中。

 

那个年代,西方人很长久的一段时间对香港,甚至东方的印象是很《苏丝黄的世界》的,潜意识中,对中华女姓的认知就更苏丝黄了。

苏丝黄是个卖笑为生的酒吧女(在小说及其改编作品中,酒吧女和妓女两个词常常被交替使用),是可以随意挑逗的花街神女。她的神秘、卑微、龌龊、可交易、可奴役……于是被西方投放在东方女性身上,于是谁都可以是苏丝黄,谁都可以手到擒来。

听说很多那个时代的欧美男性会特地去《苏丝黄的世界》──香港寻找他们的苏丝黄。

记得年少时,非常频密接触到苏丝黄的世界这英文用词,老外喜欢把香港称作苏丝黄的世界;那个时候,西方人很多把中华女姓想像为乌黑长发、紧身旗袍的苏丝黄,特别垂青老外, 能傍到就是荣耀,以被殖民统治的奴婢心态当他们作主公。

苏丝黄居住在香港湾仔地区,她也代表了香港及其它英殖民地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关于贫困、文化差异和殖民时代的影响。故事的背景描绘了西方人与东方文化的相遇和冲突。西方人对苏丝黄的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他们对亚洲女性的看法。

必须这么说,各地有很多很多被统治的子民也把自己苏丝黄,殖民地统治者被仰视作高高在上的主公,殖民帝国的子民全是尊贵高尚的。

其时,很多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男子的还停留在清朝剃发留辫的苦力模样,有银子就可以交易。

由此可见,美国电影及西方传媒等软实力所表达亚裔人的方式是如何长久持续地负面扭曲东方的形象,事实上,像电影中黄飞鸿脑后勺的那根长辫子过去都被西方称作猪尾巴pigtail)!

回想起来,那些困惑和心灵的冲击是我对种族歧视最早的愤慨,读到在香港,《苏丝黄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战区那一刻,不禁问道:是不是受了什么诅咒,还有这一代的人奴颜婢膝,向英美喊爷叫娘、寻爷找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