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还是必然向来最让事后孔明们振振有词,夸夸其谈。
決定偶然还是必然,往往又跟急事還是要事之辨利害相关。
①
《三国演义》之曹操“扫清袁氏,统一北方”回合:公元200年曹公跟其时雄霸河北,拥兵数十万的最强军阀袁绍决战官渡。
“官渡之战” 是必然之恶役乎?
依今人熟悉的“修昔底德陷阱”论,当快速崛起的大国威胁了现有霸主时,便自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战争……当崛起的大国威胁要取代现有霸主地位时,产生结构压力使暴力冲突是个必然。
其实,袁绍、曹操“官渡之战”既不可免,但也能免;老天爷很偏心,给袁绍选择权。
②
以客观形势的演进而言,袁绍、曹操必有一战。
袁绍是汉末河北霸主,神州北方的大半壁江山都姓袁。
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举棋若定,开始收割红利,不少赫赫有名的军阀不是被降,就是被灭。
于是乎,曹操形成松动华北版图的另一股新兴势力。
袁绍慌了,稍不留神,半夜被宰掉都很难说。袁绍的卧榻之侧,岂容曹操鼾睡 ?!
③
对曹操,竞存法则逼使他跟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做强做大。
想逐鹿于天下,就必须这样;触怒袁绍的风险很大,斗袁的代价也非常高昂……
《三国志》中记载了袁绍势的地盘: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
对曹操,被灭绝的风险必须跟斗袁的代价摊开来评估,权衡哪个更承担不起。
对袁绍,你曹操通过连年征战,羽毛渐丰,这么一膨胀一扩张,我的空间骤然变挤了,感受被压缩了……乘我拥有数十万雄军之力,分配一拨向南侵袭,务必把你击溃,也好把我 “袁势力”南下延伸,威震天下。
换句话说,是袁绍操控这一战的主动权,客观形势的发展促成了决战的条件。这么一来,这是不能避免的一战!
氛围越来越焦躁不安,越来越充满了戾气,紧绷到了公元199年,袁绍正式启动备战曹操的机制,动作不小,已经挑十万精兵准备出战,目标锁定在曹操的老巢许昌。
公元199年是袁绍铲除曹操的黄金时段,以人的一生之有限时间来说,也算是“万世之一时也”。
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多谋少决,他既已打开了门,却又将之砰然关上。
④
曹操绝对处于被动,打跟不打,他没得选择──
唯一能够躲开恶战的办法就是“归降”,袁绍箭在弦上,曹操此刻连收手都不行……
既然不退缩,曹操接下来的问题是:袁绍什么时候动手?该怎么抵御袁绍大军?如何以寡克众,以弱制强?
如果只是这样,就不足以展现曹操本色!
大难临头,袁军随时兵临城下,他竟然决定先闪电出手,这才是厉害的曹操!
十万火急的生死关头,曹操的思维却逆转直下:先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看似紧急又压迫的事!
到底有多急,主动权操在袁绍手上。
按照常理,袁绍作为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他的决断力决定天下大局,曹操处于被动。偏偏袁绍多谋少决,优柔寡断,众多谋士为他出谋划策,他却不当机立断。
因为这样,袁绍把他自己的黄金时段奉送给曹操,迎来官渡 “告别之战”。
曹操是另一个极端,他把自己全神聚焦在“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什么事必须闪电出手,一刻都不能等?”
其时,曹操的处境最险恶,南边有张绣、刘表、孙策的威胁,与此同时,“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那个“使君”──刘备。
刘备最狡滑,最难捉摸,他分分钟会出手!况且这个投机王正跟袁绍眉来眼去呀!
曹操一气呵成收降了凉州豪杰张绣和荆州牧刘表的小儿子刘综;刘综在父亲逝世后接管荆州。公元199年,曹操在下邳击败吕布并将处死,恰恰跟曹操作对的江东雄主孙策(孙权长兄)在公元200年遇刺身亡。
除掉吕布的时候,刘备在场,还进言说:曹公您难道没见吕布侍奉丁原及董卓太师时的情形吗?
之后,曹操转身向刘备下手……
向刘备下手就是在危急时刻被曹操当作必须先做的头等要事!
⑤
袁绍那边的军事参谋长田丰兴奋极了,曹操打刘备,老天爷又赐给袁绍“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马上跳了出来恳请老板快抓住时机,马上出兵攻击曹操后方许都,必能大胜。
不料袁老板推说他儿子生病,爷我此时不打战!
这就是分不清缓急和轻重的袁绍。
可曹操那边厢,他捏准了几点事实:
一、我曹操北有袁绍,南有刘备,夹在中间,腹背受敌;此时,不能让刘备在徐州站稳脚跟,否则袁绍一来,刘备必在后方威胁;
二、刘备这家伙太不简单,不能给他时间做大,若不在当下狠狠打击他,削弱他,后患必定无穷──“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三、袁绍虽然已准备南下攻打我曹操,可是,我袭击刘备,袁未必会抓紧机会,提前出兵,他更不会为了刘备被打而火急支援──“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曹操明知袁绍帐下有高人,但更看透再厉害的贤才谋士,一时半刻也说服不了袁绍。
换言之,神一般的智囊团队在猪一般的领导下面,等于被废了武功,没有效应。以前荀彧跟郭嘉如此,现在沮授和田丰也一样。
曹操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刘备打得惨败窜逃,袁绍那边居然连一点动静都没有,殊不知曹操已经完成了他备战的议程:袁老大,我们准备好了!
⑥
为啥说“官渡之战”既不可免,但也可免呢?
只要袁绍有听得进谋士田丰的话,先一步联合刘备把曹操夹在中间打垮,就没必要决战于官渡了……没官渡之败,接下来的历史轨迹就截然不同了。
袁绍既然都准备着举兵南下,只要按照原来计划发兵即可,这绝世好机会像天上掉下馅饼,都掉在头顶,跌落在地,他还犹豫不捡……老天爷明明为袁总打开一扇明窗,他却又将之砰然关上。
场景变了,形势逆转。
攻打曹操这事已经不能急,必须缓下来从长计议。
什么才是重中之重,“缓下来从长计议”才是急事、要事!可袁绍偏偏把它当作当作头等急事来办,任谁都劝阻不了。
曹操撵走了刘备之后不到两个月,袁绍率步兵十余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出击曹操。
火并了八个月后,袁军的主力部队几乎被消灭殆尽,十几万兵力只剩下八百,袁绍与长子袁谭渡河逃回北方。
公元201年,曹操于“仓亭之战”联合其他诸侯,以五万兵力击败发兵七万的袁绍。
隔年五月袁绍吐血而亡。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袁绍不再有戏。死人是沒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