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那晚你在喧闹中感觉特别良好地喝嗨了没有?
我没有──即使以前,也是在元旦夜;而且意义上是跟战友们同欢,醉卧沙场君莫笑,頗有气概,嗨了日出之后又得继续打仗,没有不知所谓的苟且。
苟且是吐丝自缚的,成为茧房,自己走不出去,却给别人派发红利。
(一)亮点投射在脑洞暗角
选择体验罗振宇2019──200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知识跨年的实体举办场地是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现场有12,000观众……另有指定电视台和网站同步直播,不管是需要或可以不必付费的,既然主办方打着“全球直播”的名堂,总有办法参与,毕竟网络科技让世界变平,使每个个体都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汇,这就是所谓的“地平论”。
4小时的演讲当然聚焦在中国身上,可不得不承认,他山之石跟吾等直接关连,从经济全球化大势及趋向互动共融同打造价值链的模式而言,除了鸵鸟和井蛙,谁能 “独善其身” ,自绝于本区域,特别是最大经济体之外(连老美都不能)? 谁又能无视地域界线渐被戳破的事实?
胖子罗振宇擅长搬弄概念,化繁为简的逻辑整合手法高超,梳理与讲述得慎密细致,头头是道,强具亮点,能照射在人们感觉还晦暗不明的脑洞角落及诸多未经梳理,甚至未被觉察的思维暗角。
他这次提出“苟且红利”,这概念一脱口,令我心头一震──之所以有被怦然触动的感受不是因为对它陌生,而是在马来西亚,这个红利存在得太长久,太熟悉了,熟悉得让多数人不自觉,没啥感受。
记得两年多以前我曾经在一个叫“天吧”的所在跟两位很有底气的跨国创业年轻朋友谈论到这课题,概念内容一样,当然没个名词。
罗振宇是引述中国经济学家何凡的用词,何凡2019年带队实地调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用整年的时间走访大江南北,完成《中国经济报告》,报告提出“苟且红利”。
(二)“苟且红利”是什么玩意?
罗振宇解释说,它的意思是,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的那个红利,就是苟且红利……我们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的那些成就真的是因为天赋异禀么?不是,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时刻,比别人稍微认真了一丢丢,这就足够了。在攀岩时代的中国,咱们比周边人认真一丢丢,这就足够了。别人的苟且,成就了我们的努力。所以“苟且红利”准确来说,应该是不苟且红利。
这个词语有新意,但绝对不是什么新发现,新亮点……这概念可以轻便携带于脑洞,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的重道理,可却是硬道理,可以时刻具体叮咛要比别人认真一点,较劲一点,再前进一点点,就能享有别人的苟且给带来的红利。
“苟且红利”这两天在中国网络已经有所热议。
一般上,苟且的心态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得过且过的,为了眼前的舒适与安逸,态度很敷衍,讲白一点就是贪图以最少的劳动力,最低的付出来满足眼前 “比较容易的收穫”。
如果有更平坦、方便的途径或捷径,有保护,有优惠,那么,苟且文化就更加强韧巩固,如果保护政策和优惠特权是以族裔及宗教信仰来实施,长期不变,那无疑是为有关社群建构苟且温室与茧房,人性如此,可以坐享其成谁不好逸恶劳,谁还会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加强生产效益?
这恰恰将“苟且红利”给了有竞争能力,有生产效益,这样的苟且正是成就了他人的努力及在长远上取得更努力,不苟且的红利。
(三)得失铜板:不苟且者得红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不需付出代价的收穫,有得必有失,反过来也一样,他人的苟且何尝不给你带来红利?关键在于你羡慕和忌妒他人有扶持,有特权的同时,是否想过你的竞争对手放不下拐扙?大政策和情况发展若不改变,心态、思想和文化都不会改变,竞争肌能不会进化,只有萎缩退化……如此一来,你儿孙的竞争对手也如此在继承的同温层裡面,或可称之为“苟且舒适区”裡边。
政权若循族裔及宗教特权的路线跟“寻租活动” (Rent-seeking)与“分利集团” (Interest groups)结姻,且被名正言顺“政治正确化”,大量资源将不会直接投注在实质的生产上。
“寻租活动” 志不在生产,而是争取特权和优惠来佔据社会资源,并绕开必需的付出与承担来取得利润,是故,寻租者越具垄断资源的地位,真正从事生产者就越倒霉,越被掠夺机会,包括优质配置资源、将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机会,也难以得到相等于他们所付出的应有报酬。
“分利集团”通过特权来分取蛋糕而不是努力做大蛋糕,它因为绕过公平竞争而取得机会,不需要太大的动力与辛劳付出而能增加财富,于是,对国家社会而言,是没有创造价值,反而是抑制效率与羁绊增长的“负经济群体”。
如果政权的替代也意味着“分利集团”的替代,朋党轮替而已,并不是效益和价值的新开创,新提升,苟且本质不变,那是非常糟糕的。
(四)走的只是马智礼?
资源配置的规律一失序,必然不利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益,国家充斥越多“寻租活动”,整体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就越脆弱,竞争力必然低落,这无疑是给其他竞争国家(譬如越南)“苟且红利”。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也提到中国教育的改革,其课程概念在发生转变。
“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课程的本质是激发禀赋,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
马智礼辞卸马来西亚教育部长,明天(2020年1月3日)起生效,问题是,他只是苟且茧房的一枚棋子吧了,关键在整盘棋局,整个政权吐丝自缚的思路。
如果走的只是马智礼,那也沒能走出吐丝自缚的苟且茧房。
02-01-2020
#荣起思库https://yanginspiration.com.my/ (2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