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些原因和需要,我曾花时间观察与剖析,而且还做功课,也曾飞往中国数大城市实地考察项目,另跟创业圈及资本圈有过接触。所摸索到的只能是冰山的一角,所窥视到的也仅是一点局部现象:
那是互联网红利和风口创业经济处在“宠盛”阶段时,有些年轻的创业精英其实自己兜里连5万块钱人民币都没有,可他们通过将其创业点子(概念)跟资本家的资金“媾合”,一交集成功,钱势力动辄就百万千万,牛一点的是以亿计,一时间激情澎湃,波澜壮阔……
(一) 烧钱・价值・融资
一方面是创业精英以最快的速度烧钱,分秒必争地把创业链拉长做大,整个气势可以用“风风火火 轰轰烈烈”来形容。这磅礡气势一出来,获认知的价值就直翻几十倍,甚至膨胀几百倍,另一方面,亿亿声的投资基金翻江倒海而来,看准可以孵化不同凡响的独角兽,于是,资金来得快又多,钱也越烧越快,越烧越大笔,一发不能收!
吊诡得很,一旦不使劲烧钱,价值链彷彿就出了问题,于是,资金链也连结不上,资金不来了,要烧也沒能力矣。
“风险投资” 顾名思义,就是明知高风险但乐意承担和掌控的投资,这方面的资金极雄厚时,反而是融资平台业者追问创业圈有什么疯狂的想法可以打造独角兽,有什么点子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快速颠覆和创新,有什么别具匠心的创业概念可以卖钱……
大家相信总有很多打破垄断,打破常规的创新点子和玩法,只要有新内容、新技术、新模式,只要能证明竞争力跟效率够强大,在新常态的风口上,就有无限的可能。
关键在于颠覆和改变原有的市场,把它的规矩给打破,就有可能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2012年,中国掀起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热潮,2014年开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成为舖天盖地的经济发展大潮,2015年更趋疯狂状态,一段时期,平均每天诞生的新公司不下4000家。
“互联网+” 的创业元素非常明显,最活跃的创业年龄介于18至34岁,儘管创业的活存率非常低,通过砥砺,创业大潮却成为中国一个自我重塑经济的韧劲: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二)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听说过戴威这个人吗?听说过“ofo小黄车”吗?
戴威2014年在北京大学读硕士班时,跟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他与团队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就这样创立了中国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ofo小黄车”。
这名ofo创始人兼CEO那年只有23岁,2016年,他的ofo连续拿到了5轮融资,2017年7月,“ofo小黄车”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据说,“ofo小黄车” 前后总共融资到88.9亿人民币!
2017年,它连接的单车超过80万辆,用户破千万,日订单量也超180万,业务遍及20个国家。这一年,26岁的戴威受邀参加博鳌论坛,成为了博鳌历史上最年轻企业家,同时被《财富》杂志列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个人资产高达35亿人民币!
根据《2017胡润IT企业家榜》,首富是马化腾,紧随的是马云,戴威排名18,可是,2018年杪,神话破灭,戴威出事了,被判列入失信黑名单!
股价一度高达200亿元人民币的“ofo小黄车”资金链竟然供应不上,公司财政出现大问题,用户挤兑抵押金,发生退不回去的大镬。
Ofo当下已经没法再引进资本,不过,还在苦苦支撑地活着,依然没有趴下,儘管共享单车战局中的一些玩家都已经死了。
(三) 玩完风口经济并不表示一切结束
像戴威一样依靠移动互联网崛起的不同规模创业者太多了;有不少上岸的,也有不少熬过创业高危期,当然,当下苟存延喘,随时阵亡者甚众。
《哈佛商业评论》最近的一项分析宣称中国互联网红利和风口创业的风光日子过去了,过去10年,见证起高楼,也眼看楼塌了,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明星超速崛起,也看到其迅速失败和其他一些问题。
“一阵热闹厮杀之后,那些曾经摇旗呐喊要改变世界的人,在创造了一些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是在中国,如今,美国社会对这些创业明星的容忍度也在逐渐降低……风口创业和模式创业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商业社会。”
创业本来就是风萧萧,易水寒的,它原本就是高风险的,有的人跌倒了,永远就卧地不起,相信有更多的会另辟蹊径,换个场景,换个时间,又再见面……他们相信颠覆与创新,他们原来就拥抱变化,要打破常规,并亲身体验时代的快速迭代。
他们多数还年轻,只要初心不死,还坚信尼采那句“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就可能再战江湖,他们只要有竞争力,能踏实地展现高效,就有持续增长的生命力──
这是放不下拐杖,伸手向权力索鱼,唯恐失去特权的肤色主义者所看不懂的事实……
17/0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