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盅鸡汤不补身・烂好人自掘陷阱

因为韩信,“胯下之辱” 被当作褒义词,盖过其“原生贬意”,耻辱变成志向远大的智慧,而非苟且偷生的懦弱。

这主要是年少时穷得老母葬事都没钱办,连自己肚子也填不饱的韩信后来在汉王刘邦麾下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崛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更飞黄腾达,位高权重,官拜汉大将军、左丞相、赵国丞相、齐王、楚王……

A. 亭长、漂母和屠夫

布衣韩信饭都吃不饱还剑不离身,不管怎标榜“志与众异”,如果混成一坨屎,那就是一坨屎,“胯下之辱”只是孬种所哑忍的奇耻大辱,永无出息。

太多人把“胯下之辱”视为非常补身的心灵鸡汤,是韩信2200多年前所炖的……

因为韩信,“胯下之辱”反成为成功人士奋斗历程的屈辱考验,忍得“胯下之辱”为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才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天下有大勇者,卒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太多人把“胯下之辱”视为非常补身的心灵鸡汤,是韩信2200多年前所炖的……我却认为韩信在被汉高祖和吕后干掉的6、7年前,已为自己挖了一个烂好人陷阱,然后跳了下去……它特别明显投影在处理“胯下之辱”事件的失焦手法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早年在家乡的3件事:

(一)经常寄居别人家吃閒饭的韩信令众人厌恶,有段时间,一连多个月,天天跑去一位亭长的家吃饭,逼得亭长老婆调早做饭,而且端进卧房上床吃,让韩信扑空,深感羞辱而恼怒;

(二)韩信可怜兮兮去淮河边钓鱼,一位漂洗丝絮的大妈(漂母)不忍见他飢饿,有段时间,天天都把食物给他吃,韩信感动极了,向大妈说“有朝一日,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不料老人家很火,批评他高大魁梧,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大丈夫岂能如此没出息,老娘我是可怜你,才没想要你报答;

(三)韩信身材高大,剑不离身,可极为邋遢,又游手好閒,是被歧视的对象……一群恶少蓄意要当众羞辱他,跳出一个屠夫来挡路,说韩信带剑招摇过市却胆小如鼠,挑战韩信拔出剑来剌他,要是不敢,就必须当街从他的的裤裆下爬着钻过去,结果韩信乖乖照做,像条狗那样满足全场的嘲笑,这就是史称的“胯下之辱”。

B.    王者还乡三齣秀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惨败,无脸过乌江而自刎,楚汉战争于是结束了。

一位漂洗丝絮的大妈(漂母)不忍见韩信飢饿,有段时间,天天都把食物给他吃。

刘邦总算是统一了秦亡之后的天下,同年称帝。中国历史也来到了大汉皇朝的新时代。

韩信本是齐王,刘邦基于种种考量,改封他为楚王。对梦魇将至的韩信,唯一安慰的是,他本来就是楚国人,出生在淮阴县,于是决定以楚王身分光荣还乡,并且要见3个人,即南乡(昌)亭长、漂母和当年逼他承受“胯下之辱”的屠夫。

韩信把亭长叫来,不只羞辱他,还训了他一顿,这很让人莫名其妙,不要忘记,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是楚王,一个不悦脸色,就足以杀人全家。

表面上,韩信“赏”亭长一百钱,这等于是丢还他当年跑到他家白吃的饭钱!这摆明就是在羞辱亭长!

不只这样,韩信还骂亭长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在南乡(昌)亭长的家是连续白吃了好几个月,直到亭长的老婆嫌恶,乾脆把饭先做,乾脆端进卧室在床上吃,你韩信这窝囊来找吃,别说要盛饭吃,连一粒米饭都没让你看到……当时,韩信的反应还是比较大,明白了亭长夫妇的用意之后,怒而离去,不再回头。

楚王也把当年进饭的漂母给叫来,尊她為恩人,而且一赐千金!

这个传为佳话,譬如“漂母进饭”是从热心大妈的角度来讲:我让饭给你吃,是出于人饥己饥,是人道精神,是怜悯,绝对不图回报……可对韩信大王,我实现当年的承诺,有恩报恩,漂母之惠,当以“一饭千金”回报!

C. 屈辱成就伟大?

漂母给韩信饭吃是“数十日”的事,亭长供韩信白吃是为期“数月”,直到亭长老婆被搞得很厌恶。结果,楚王归来,居然难看到以结算饭钱的态度把亭长叫来刷,批评他不厚道,做点好事都不知要善始善终。

太多的美化和粉饰,“胯下之辱”被当作是非常补身的心灵鸡汤。

其实并没有资料明显说明漂母是把她的饭让或分给韩让吃,抑或是特地多带一份给他。基本上,漂母的经济情况不比亭长,这点应该可以接受,而且韩信是很感动,当面告诉大妈他会报答恩惠,不像亭长老婆以晦暗的手段摆他一道,反而让他感觉到莫大耻辱,怒而离开。

关键可能在亭长夫妇的处理手法不光明磊落,不坦率直接,关起门的动作很晦暗,把饭菜端上睡床吃也未免太过龌龊……韩信是个胸怀坦荡,为人正直的君子,不屑于小人,包括小女人的动作。

就报答漂母,实现承诺,以“一饭千金”回报,这再说明韩信是一位重信义,守信用的真君子,他有一种晶莹剔透的人格品性。

亭长伉俪的动作,韩信感觉被羞辱,而且耿耿于怀,他反而对更大的“胯下之辱”作出“以德报怨”,真出人意表……堂堂楚王居然以“壮士”称呼辱他当街匐伏在地,像条狗钻洞般的无赖屠夫,还给他当个 “中尉”,职衔可比当下一级城市的公安局局长。

韩信表明了两点,你壮士当年那么侮辱我,蹂躏我的尊严,我不拔剑杀你,杀你也只不过出自匹夫之勇,没有什么大名堂,我强忍着,这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可以解释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我今天的韩信,或者,如果当年我毫无意义,没有名堂地把你这个瘪三杀掉,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韩信。

总之,这一齣秀是佳话,而且有太多太多的美化和粉饰,被当作是非常补身的心灵鸡汤。

我倒觉得韩信在“胯下之辱”的问题上没有是非和对错的辨认,少了轻重,多了个人经验总结的小我感受…… 裡面有“烂好人”的陷阱!

(当然,没有人知道后来这个屠夫的官好不好当,日子还能过得愉快吗,楚王有没有叫人让他好看……)

对这3件事的处理手法及所反映的出来的个性和思维,楚王韩信其实跟他决定不自立门户逐鹿中原,以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确有若干酷似的地方,特别是跌入自己“烂好人”的陷阱裡。

 

                06/03/20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