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官场之黑暗
不屑奸臣之歪风
民不聊生多疑难
清官之忧谁分担
万言之书频上奏
皆被当作耳边风
皇上是非不分辨
东坡正义难伸张
苦中作乐真性情
午文弄墨文采高
诗词抒尽心中情
万家传诵好文章
奸臣读后心忌恨
指其造反又嚣张
官职遭一贬再眨
屡屡调职到远方
京城远至千里外
海角天涯去当官
天生风流不寂寞
四海皆为其故乡
文人骚客在身边
遍访高僧山水间
酒后诗词源源至
千古佳作留人间
东坡肉香万里飘
绝妙书画传他乡
才华洋溢人人赞
喜笑怒骂显真章
乘风而去千年后
后人依旧思念他
不朽诗词如明月
照亮人心永无彊
(背景资料分享)
苏东坡 多才多艺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1037─1101年)是中国文化史上「千年一遇」的人物。
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要求改革政治;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
旧党执政时,他不赞成司马光等人全盘废弃新法而遭外调;新党重新上台,把他远谪到今日广东的惠州和海南岛的儋川。
宋徽宗登基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苏轼的政治方面较为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改革弊政。其思想以儒学为根本,杂糅佛、道,兼收并蓄,灵活通达。政治态度每于不同时期呈现了相应的变化,其实并不因循守旧。
苏轼在文艺方面具有多样的才能,有诗2700多首,风格雄浑,然亦有飘逸、含蓄、流利之作,完成「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体制,宋人把苏轼诗风概括为「东坡体」。词作更富于创造性,题材广泛,境界阔大,他描写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历史上英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成为豪放词的典范,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人雅士以至政坛人物。
至于政论、奏议、史论等文章,颇有《孟子》和《战国策》之风;游记、亭台记和碑传最具独创性,篇篇出新;序跋、题记、杂说、笔简、书简等杂文,尤能体现其坦荡旷达的胸襟和风趣幽默的个性;笔记情韵兼胜,直接影响了明代的小品文。总之,他在散文方面成就极高,文字优美,见解独到,视为唐宋八大家中的表表者,亦非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