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式计划复辟重来?

政权的姻缘集团浑身是劲地寻租和刮(分)利,就为社会的竞争力套上桎梏,这些利益集团寻求从现有社会资源和福利中攫取更大的份额,可却绕过一个叫作“创造财富”的艰苦过程与风险,它们更倾向于将资源用于游说等寻租活动而非投入生产。

这就是说,资源被投注在经营政治关係,将“政治后盾”及朋党的胃给喂饱,而非直接生产,这对社会经济增长产生极负面的效果,而且(请注意 “而且”),由于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行为,贪腐文化一有了沃土,必定繁洐得更加茂盛。

为什么这样说?

本来应该配置在生产用途,以创造社会财富,做大经济蛋糕的资源被掠夺去作为政治用途,以巩固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优惠与地位。讲的难听但准确一点,就是一起坐地分赃。

“分利集团”通过“寻租活动”既不需要投入生产,又能坐享其成,攫取生产利润的特殊优惠来自哪裡?

答案是公权力──执政权。

因为,执政权就是决定如何分配国家社会资源的权力。

这个权力难道只是做东请客吃饭,提供免费午餐、好善乐施的吗?

哈,拜託,怎可能?!

大马当今领导人敦马始终都否认他1981年至2003年担任长达22年107天的前朝首相时,奉行过朋党主义……他也坚决捍卫其私营化政策,认为大部分计划都是成功的,而且为政府增加了税收。他甚至曾经这么强调:没有私营化计划,马来西亚连整个现代化设施的体系都没着落。

不管喜不喜欢读历史,咱们都有听说“历史经常是胜利者所书写的,胜利者会改写历史,特别是抹黑前朝。”

可以这样的话,就等于是交给“立场”来决定是非,“立场”拥有诠释的话语权,包括是鹿或马、是黑或白……如此一来,柏拉图的门生亚里士多德(当上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根本就是个屁!

把敦马的前朝漂白及完全将之跟纳吉的前朝切割根本就是一个极受鄙视的 “立场”问题。

敦马1983年启动私营化计划至90年代还如火如荼地推行, “马式私营化计划”不只出现为人诟病的寻租、分利及其后遗症,而且,也恶劣影响国阵与巫统所沿袭的执政思维和模式。

不需要公开招标地把庞大工程交由私人商业公司去承包就是那些年月“马式私营化计划”的“特徵”,很多冒起的特权企业都跟巫统及政权走廊密不可分,朋党势力坐大。更荒唐的是,私营化失败,又获得拯救,还不断大笔大笔地赔偿大道特许经营公司,国库出钱,人民买单。

敦马的巫统─国阵政府1994年将马航股票售卖给马来企业家达祖丁去私营化,担任马航执行主席的达祖丁佔有这家国营航空公司29.09%的股权,这计划以灰头灰脸的滑铁卢败仗告终,不过,敦马形容这次的失败并非管理不当造成的,还指示财政部拿出17.9亿令吉买回所有达祖丁的马航股票。

那是2000年圣诞节前的事,馬航的債務是18億令吉。敦马哈迪的解释是,马航显然没法继续经营,政府必须接管,因为也没有其他公司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当股市下跌90%时,任何公司都可能失败。

他又花了40亿去救子公司负责承建大道工程的友乃德集团,60亿去救两家主要的轻快铁公司……对普腾国产车,他老人家更情深不渝,一路来将国产车之败归罪于继承人没好好呵护它,没严厉封锁外来车辆侵略市场。如今,第三国产车计划锣鼓喧天,轿子似乎也准备抬出来了。

行动党曾经给国阵政府算过私营化计划的那盘账,2001到2006年,总共耗费逾110亿2200万令吉拯救7项私营化计划,在1983至2005年,共有490项私营化计划被落实,但,国人无从得知自490项计划中,有多少项计划靠联邦政府耗费拯救。

林冠英曾经抨击拯救失败的金融私营化计划,如耗费35亿令吉拯救土著金融及耗费50亿令吉拯救柏华惹年这两件丑闻,并引述过2004年3月15日出版的《亚洲时报》杂志上,摩根史丹利驻新加坡的东南亚经济学家Daniel Lian所揭露的数据:“马来西亚自1980年代以来贪污共造成高达1千亿美元或马币3800亿令吉的损失”。

他也这么说过,若在马哈迪当权22年期间,马来西亚因私营化政策及政府投资计划出现贪污就损失了3800亿令吉,接下去的情况将更糟糕。

后来确也不幸言中,纳吉奉送国阵的江山,才有今天的局面──

问题是,在所谓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来收拾前朝烂摊子的同时,该如何从根本上修正畸形的制度与政策?如何清源正本、律人律己地扫除贪腐文化?又如何时刻警惕,不忘初心,别让敦马旧辙重蹈,凭他那股拗劲突发奇想,包括要触礁的马式计划复辟重来?

25/10/2018

(相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赐知,以便取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