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是谁刻薄寡恩?
「变法」是改变国家原有法令与制度的手段,「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新政必须适用于国家,迎合时局与趋势演进的需求,治理手法也务必实惠百姓,把庶民摸得着的民生国计给放在心头。
话是这么说,但别以为「变法」因跟权贵阶级拗劲玩命,遭剥削,甚至搜刮的草根基层就一定很给力──
很多时候,事实恰恰不是这样,高瞻远瞩的革新若引发彻底转型,冲击太大,老百姓适应不来,也无法理解超前性的改革议程,不只会反应得很憋屈、很抗拒,还可能起哄。如果「变法者」急于求成,与滞塞社会的现状落差过大,情况会更糟。
这个时候,「变法者」該怎么处理「社会共识」及「改革信念」呢?
很少人有勇气如此自我标榜:我不是一位共识政治家,我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I am not a consensus politician. I’m a conviction politician)
八面玲珑,干不了事
政客不敢,「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敢,这是她的标籤!
1979年始,撒切尔夫人一连当了三届英国首相至1990年因实施新税制与调高利率引起大反弹、大纷争辞职不干;她就任10週年时曾有感而说: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而你将一事无成!
即使在她辞职后,根据民调,还有44%受访的英国人向她吐糟,儘管不少历史学家肯定她的崇高地位仅逊于邱吉尔。2013年4月撒切尔夫人逝世,极端的批判声还是有的,权威媒体《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赞誉她是 「一位改造了现代英国的伟大的改革者」。
这裡阐述的一个重点是,如要苟且附合、取悦群众,如太在乎名誉声望,生前死后的口碑,那就别去动什么变法改革的念头,这不是八面玲珑、明哲保身的人所干的事。
富国强民,民不感恩
《权力游戏中的玩命博弈(上)》所提到的「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他搞的「王莽改制」新政彻底失败后亡国被杀,连舌头都被百姓割下來分食!
由于民反,所以「王莽改制」就被一口咬定是失败的。
后人对他的评语两极化,近两千年呛他的一批就指他篡位,不是好东西,近代不少学者为他平反,说他是「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就为他喊冤,还评他的魄力和手腕比王安石还要高明,勤勤恳恳的一位政治家、改革先驱竟然死在斩台而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王莽改制」新政有太多争议,「商鞅变法」可是战国时期一次最彻底又成功的变法改革运动,不只让秦国强大,还加速把奴隶制社会推向封建制社会,意义上是一个时代的转型,是故,影响非常深远,启示流传后世。
即便这样,商鞅却落得含恨惨死,秦人不怜。
如果「商鞅变法」一直不得人心,那就不可能实行得那么彻底深入。根据理解,其时周朝萎靡不振,它那套礼乐制度日渐式微,「法治」思潮猛向「礼治」碰撞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商鞅這個人確有李悝的影子,认为人性本恶,亟需法度。这个「恶」包括「好利」、「贪欲」、「奢望」,等等,此「惡」洐生暴力、杀戮种种乱世罪孽,所以,必须「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否则,就是纵容恶行。
「法治」和「礼治」其实就是「黑猫」与「白猫」,商鞅要的是,儘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其政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打破老祖宗的规矩与沿袭的俗成条框也在所不惜。换句话说,就是务实,与时俱进,法度政令都得要符合国家和时代的实际需要。
强人印象:刻薄寡恩
不管是李悝,还是吴起、商鞅,或撒切尔夫人,给人的一个共同印象应该就是「刻薄寡恩」,极为冷酷的那一类型,不善于搞小恩小惠的温馨动作,不从善如流。
有人抨击他们在位时实施苛法、恶法,为巩固统治者的权力而抑制民间自由,表现得极度鄙视人权,啥都管制,惩罚又特别严厉,就是把人性看得那么晦暗。
必须强调,没有啥是不用代价的,不需要买单的……「商鞅变法」的成功也一样得付出代价,它让秦国崛为战国超强,掌握最大的话语权,他也让秦国人民昂然站起来,甚至成为天下一统的主人……最终,伟大的商鞅竟然被秦人唾弃,太过桥抽板,太忘恩负义了罢?!
所以说,实践变法犹临深渊,如履薄冰,连王莽跟光绪皇帝都变法不成身先死,古往今来,不乏在权力游戏中玩命的改革能人智士、英雄好汉死得非常难看;有者更悲惨,把家人也全给坑掉。
吴起变法,风云变色
卫国兵家先驱、法家奇才,吴起大将军、大变法家就是其中一位。
李悝时期,魏文侯也重用过来自衞国,之前曾在鲁国率军打过胜仗的吴起。吴起被公认用兵如神,是一位能跟孙子并列的兵法大师,他率领魏军攻克秦国在河西的大片士地,还设立了西河郡,魏文侯让吴起负责掌管……可到了魏武侯时期,国君开始听信谗言,吴起投奔楚国,那裡果然有位仰慕其才能的国君楚悼王。
楚悼王继位时,楚国已经历了640的兴衰岁月,这个时候,政治很腐败,经济很萧条,国力极不振,总是打败战,国土遭侵蚀。楚悼王迫于治理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烂摊子,一下子就任用吴起为相,提拔为掌握军政大权的第一号人物,让他一手抓变法改革,一手抓军事建设。
吴起壮志凌云,除非他选择无所事事,随波逐流,否则,一出手整饬就是玩命,立马剑指贵族阶级,一步接一步废除已继承了三代的旧贵族世官的特权,包括朝廷俸禄供给。偏偏这个特权阶级在楚国最具政治影响,有权有钱,既干预朝政,又欺压百姓。
吴起大刀阔斧政改,挑战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简直就是偏向虎山行,自己既是「外来者」,又是「后来者」,要治理改造臃肿的行政体系和官僚机构,加上抵触所谓的「祖宗之法」必须君臣同心,时刻联手。
楚悼王在这方面倒做得很到位,吴起变法招来种种谣传,多属耸听危言,楚王乾脆立下条文,不许对新法妄加评论,凡妖言惑众反对变法者,一律从严处治。
吴起变法还真立竿见影,楚国由弱变强,又一次重新开拓楚国疆土;推行变法的第六年,楚国竟然有能力联合赵国跟雄主魏国交战,还结结实实打了胜仗!
早在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也就是那位「三年不鸣,鸣必惊人」的楚君就有称霸中原之志,他提出「饮马黄河」。黄河流域一带是中原,楚之「饮马黄河」就是「问鼎中原」。结果吴起还真的替重现蓬勃势头的楚国「饮马黄河」,足见楚军在他带领下的煌赫战绩。
主死臣亡,伏尸报仇
可历史偏偏在这个浴火重生的时刻向楚国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楚悼王死了!
楚悼王尸骨未寒,还停柩在堂,妒恨吴起入骨的旧势力派重臣贵族迫不及待,发动兵变,群起作乱,乘名将吴起向先王致最后敬礼,乱箭齐发,飞蝗射去,置他于死地,身中多箭的,眼看快成了刺猬,他随即伏向楚悼王停尸处。
不管是乱箭射中死者遗体还是吴起临死复仇,把箭往楚悼王尸体插,总之,他呼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吴起还是伏尸铲敌,为自己丧命而报仇的天下第一人,浑蛋的权贵集团和射手们因为箭射王尸,犯了滔天大罪,被查出七十余家涉案被满门抄斩。
此仇不报非吴起,其尸被贵族们以车裂肢解。车裂就是以五辆马车把尸体撕裂成块。吴起变法也就以如此悲惨的结局告终,这也注定楚国只能一时兴盛。如果楚悼王活得长久些,历史就不是这样了…… 可历史就是这样,沒得改變──
2018年8月2日